这是一篇关于转专业后的大一上学期学习生活总结的博客。

前言

当初的失利,带来了与中大的邂逅;转专的汗水,带来了与软工的相逢。

我是一位通过转专业进入软件工程的学生,所以严格意义上说,这是我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总结。

这是一个忙碌充实的学期,我对自己在这学期的表现很满意。在学习成绩上,保持了在原有专业的高绩点。在生活上,除了缺乏锻炼外,其他表现得还好。

以下内容是我对这学期总结,主要是围绕着自己的几点观点进行的。

学习

多和比你厉害的人接触

在得知转专业成功的消息后,我在新学期、新征程的计划思索了许久。对于社团方面,我保持很谨慎的态度,尤其是在珠海的一年,见到了太多同学被社团弄得团团转,他们宛如困在围城里,还好当初没有选择进去社团,而是选择了努力转专业的道路。先前的大学经历,让我知道高质量的社团的数量是很稀缺的,社团里高质量的学生更是稀缺。

MSC,是我在大学里参加的唯一社团。我是 MSC 技术部成员,技术部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。在那里,我有幸与很多比我厉害的人交流,也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人脉关系。

从技术部里,我慢慢学会了该如何快速学习一门编程语言,如何利用设计模式提高编程效率与质量,如何理解并运用编程的哲学,如何用编程的思维去看待与解决实际问题。

知识不是当饭吃的,是用来换饭的

掌握知识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,但是了不起的事情是不能给你带来足够的安全感的。我们之所以学习一门知识,是为了运用这门知识到生产实践。

在这学期,由于外包的需要,我需要对 babel 的运行机制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解。在阅读 babel 源码时,在贡献者的注释中,我发现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名词 AST —— 抽象语法树。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名词时,我完全懵住了,本能地使用了维基搜索该词条,进而发现了编译原理的重要性是如此之大。

在寒假期间,在亲戚家,我与在读大四软件工程的哥哥聊天,谈话期间我们碰巧谈到了编译原理。我问了他是怎么看待编译原理这门学问的,他的回答很爽快:不知道,学了也不知道除了做编译器,有什么其他的用处。

或许,对于学生个体,我们可以更改一下摄取知识的方式,从而获得对知识更为本质的理解。

要认识到潜在的技能危机

在这学期里,我参与了 GitHub 以及其他技术社区。在学习实践项目的同时,也发现技术栈更新迭代的速度是相当恐怖的:各种 MV*开源框架的兴起、各种状态管理工具的涌现。

在“框架井喷”的时代,对于个人开发者,无疑是个挑战。倘若一位程序员的学习能力不能跟上浪潮,那么就会被浪潮吞噬。写下此文,正好看到了一篇文章:《人工智能已经能实现自动编写 HTML 和 CSS》。嗯,各位可以自行体会一下浪潮的凶猛。

我们不能学习知识表象,而是得学习知识本质。但是,我们得以更快的速度去理解知识的本质,别忘了,后面还有吞噬万物的浪潮。

生活

穿着很重要

17 年 12 月中旬,我参加了给我们外包工作的老板的饭局。老板很年轻,也是 98 年出生的,在英国留学。那个饭局,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:穿着真的能给人带来很大的视觉震撼。老板穿得很清秀,很有风度,给人的感觉非常好。还好,那天我穿得还算体面,不然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不好的。

在学习生活中,我们需要与人沟通交流。倘若你我从未相识,那我如何判断你这个人的大致情况呢:大多是通过穿着的第一印象。

黑白灰,不会错。

现在不拼,那什么时候拼

由于马太效应,社会人的 SES 状态会大概率趋向于固化。这意味着什么,相信各位都很清楚。

如果想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状况,只能越早地比他人进入努力状态,只能比他人更久地坚持努力的状态。作为大学生,如果我们想跳出这个老鼠赛跑的游戏,我们必须比其他人更懂得时间的重要性,比他人更能利用时间,比他人更能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。

想打破困局,就越快地进入快马加鞭的状态。

不足

  • 缺乏锻炼
  • 无规律饮食,暴饮暴食

计划

  • 能抽出更多时间,参与体育锻炼中
  • 能养成规律、健康的饮食习惯
  • 学习 Go 语言,并开发 Go 应用
  • 阅读心理学与经济学书籍

写在结尾

不让自己能力透支,你怎么变得更强?

这是我初中班主任常对我说的话,望与君共勉。